近日,总投资达2500万元的株洲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大幕。
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电信、电力、热力、工业和综合管沟8大类管线,种类繁多,分布广阔,成为一个城市的“地下世界”。
工程将通过对综合管线的普查,建立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掌握现有各类地下管线的详细数据,并实现系统数据及时更新,最终构建一个集城镇管理、市政建设、社会服务、人口控制、应急处置、维护稳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应用系统。该工程将于明年底完成。
8大类管线地下“星罗棋布”
当前株洲的“地下世界”,可谓混乱。
8大类管线权属各个不同行业部门,各权属单位各自为政、条块分散、各行其是,20多种管网档案分散在不同的单位。
城市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仅去年,地下管线损毁事故逾110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8月初,建设北路一主供水管被挖破,10万居民断水22小时;仅仅数日后,铜霞路一根主供水管又遭毒手,约8万居民断水;12月,神农广场附近一电缆被毁,天元区大范围停电。
保护脆弱管线,构建有序“地下世界”,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
“地下管线工程”给力“智慧城市”
“地下管线工程”,打造智能应用系统,建成后将给大家带来美好的数字化生活。
施工不再“睁眼瞎”。智能应用系统可避免盲目施工。根据该系统,施工单位可制定最佳施工方案,施工不再“睁眼瞎”,地下管线可免遭毒手。
几分钟控制爆管事故。发生爆管事故,以往需挨个检修阀门。智能应用系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能告知抢修人员关闭哪些阀门,控制事故,方便抢修。
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在智能应用系统的作用下,城市地下空间将在电脑上呈现出三维图景。据此,城市可科学规划地下工程,有效利用地下空间。
[来源:株洲日报 责编:杨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