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高开稳走,稳中有降”的发展态势。1-6月,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18%,占GDP的比重达54.98%,居全省第一;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58亿元,同比增长35.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15.11亿元,同比增长20.3%,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高位回落。今年以来,我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一直保持在3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高增长。特别是6月份,经过强力调度,单月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15.3亿元,同比增长34.6%,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0.95亿元(按原0.362的增加值率计算达到78亿元),创单月规模工业增加值新高,同比增长20.7%,环比提高5.6个百分点。但从增长趋势上看,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逐步从高位下行,累计增速持续回落,上半年同比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回落4.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由第3位下降至第8位。
|
绝对值(亿元)
|
增长速度(%)
|
|||
本月
|
本月止累计
|
比上年同月
|
比上年同期
|
增幅排名
|
|
2月
|
39.99
|
83.64
|
20.6
|
25
|
3
|
3月
|
59.58
|
143.22
|
31
|
24.5
|
4
|
4月
|
59.56
|
202.78
|
19.7
|
23.3
|
5
|
5月
|
62.25
|
244.2
|
15.1
|
20.9
|
5
|
6月
|
70.95
|
315.11
|
20.7
|
20.3
|
8
|
市州
|
绝对值(现价)
|
增长速度
|
|||
本月
|
本月止累计
|
比上年同月
|
比上年同期
|
排名
|
|
(亿元)
|
(亿元)
|
(%)
|
(%)
|
||
长沙市
|
186.29
|
973.34
|
13.0
|
21.0
|
5
|
株洲市
|
70.95
|
315.11
|
20.7
|
20.3
|
8
|
湘潭市
|
67.87
|
282.04
|
23.0
|
20.7
|
6
|
衡阳市
|
63.85
|
278.02
|
20.1
|
21.4
|
3
|
邵阳市
|
27.52
|
110.18
|
23.2
|
21.2
|
4
|
岳阳市
|
99.22
|
477.65
|
21.8
|
20.7
|
6
|
常德市
|
58.33
|
319.96
|
25.3
|
21.5
|
2
|
张家界市
|
6.65
|
21.50
|
18.3
|
19.9
|
9
|
益阳市
|
28.06
|
137.35
|
20.2
|
21.7
|
1
|
郴州市
|
64.86
|
285.83
|
20.0
|
19.9
|
9
|
永州市
|
24.16
|
110.81
|
18.7
|
17.5
|
13
|
怀化市
|
41.00
|
157.61
|
23.7
|
19.2
|
12
|
娄底市
|
31.83
|
161.04
|
18.0
|
19.3
|
11
|
湘西自治州
|
8.29
|
42.35
|
23.5
|
3.8
|
14
|
2、支柱产业“四涨两降”。轨道交通产业受去年国家刺激政策的惯性推动,订单较为饱满,多数企业生产形势较好。上半年,时代电气完成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100.3%,长江车辆19.3亿元,增长47.5%,南车电机38.3亿元,增长72.7%,联诚集团13.5亿元,增长90.5%。但今年上半年的国家铁路投资计划收紧,迅速导致我市第一产值大户—南车株机的生产订单不足,上半年产值(89.4亿元)同比仅增长13.6%,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中铁桥梁也因全国铁路建设计划压缩,开工严重不足,上半仅完成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51.2%,由于受这两家企业的拖累,全市轨道交通产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77.3亿元,同比增长19.5%,比去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产业受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1.85亿元,同比增长21.2%,但由于5月份限电影响,上半年增幅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中盐株化完成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30%,智成化工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30.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9.43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水泥行业由于华新水泥、中材水泥等企业产能的充分发挥,产量达273.3万吨,同比增长66.99%。陶瓷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20%左右,价格同比上涨10%,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8.7亿元,同比增长42.89%;医药食品和农副食品加工业运行平稳,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78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与去年相比回落4.1个百分点。唐人神集团完成产值20.8亿元,同比增长10%,千金药业完成产值3亿元,同比增长16.7%,千金湘江药业完成产值1.93亿元,同比增长50.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株硬集团由于产品价格上涨,上半年产值(23.6亿元)同比增长58.3%,钻石切削完成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46.8%。但由于5月份大幅限电的影响,有色冶炼企业生产普遍不饱和,全市铅产量(4.24万吨)同比增长-17.69%,锌产量(26.9万吨)同比仅增7.83%,株冶集团产值(54.94亿元)仅增长8.9%,全行业完成增加值25.66亿元,同比增长-2.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受芦淞服饰置业公司(同比增长-38.8%)的拖累,仅完成增加值9.56亿元,同比增长-15.3%。
3、区域发展快慢不均。上半年,县域工业蓬勃发展,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5.55亿元,同比增长33.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攸县上半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37.5%,居全市第一,该县的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形势良好,特别是煤炭产业,有70%左右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产量大幅上升,上半年产煤499万吨,同比增长21.9%;醴陵市受新项目投产促动,以及陶瓷、烟花两大产业产品价格上升、订单充足的推动,上半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6.33亿元,同比增长36.6%;茶陵县、炎陵县的纺织、有色等产业增势明显,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3.5%和31.8%;株洲县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影响,企业生产调度工作难度加大,上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仅为5%。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6.2%,低于全市平水平4.1个百分点。石峰区由于南车株机增长缓慢以及有色冶炼、化工等行业限电的影响,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仅为15.1%;天元区依靠时代风电、时代新材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强力推动,上半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4.35亿元,同比增长26.8%。
二、增速排名后移的原因说明
1-6月,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的全省第四下降到全省第八,排名后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部分产业生产同比下滑。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同比下降15.3%,拉低了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从权重企业来看,南车株机受政策影响,订单紧缺,开工严重不足,从5月开始“路内”机车生产任务极不饱满,5月、6月分别增长-11%和-3.5%,上半年产值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2.8个百分点;株冶集团由于5月份限电影响,产值单月同比增长-11%,导致上半年产值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6.5个百分点。这两家企业拉低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幅10.3个百分点。
二是与工业用电量不匹配。根据新的统计准则,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最终核定,要充分考虑与同期工业用电量增幅的匹配。据此,省统计局对我市规模工业增幅的上报数进行了相对较大的核减(1-6月我市上报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为22.4%,为全省第四,但省统计局最后的核定数为20.3%,为全省第八)。我市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3.1%,5月、6月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7.2%、-2.5%。其中,6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减少1339万度,这主要是由于我市玻璃、水泥等行业的相关企业从去年开始先后启动了余热发电项目的影响。由于有了自发电的补充,企业的电网用电量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旗滨集团于今年初启动了余热发电项目,上半年产量与用电量同比基本持平,但累计自发电1778万度,其中6月份发电308万度;中材水泥上半年自发电1654万度,比去年多发电508万度,6月份由于停产检修,比去年同期少用电网供电246万度;华新水泥上半年自发电2230万度,其中6月份自发电435万度,比去年同期多发电303万度。这3家能耗大户自发电项目效能的充分发挥,是造成我市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增幅较低的重要原因。
三是规模工业增加值率调整。5月,省统计局将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率由0.362调整到0.329, 1-5月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因此减少了20.83亿元。但全省有9个地市因增加值率调整,工业总量不降反增,增加值率下降的另外4个地市,其工业总量平均只减少了2.4亿。这导致我市在总量上与长沙、岳阳、常德的差距越来越大,湘潭、衡阳、郴州等地市在总量上与我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另外,芦淞服饰置业公司从6月份开始再次纳入全市规模工业统计范围,去年上半年基数全部计入,但省统计部门对其每月的产值报送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导致服饰置业产值上半年同比减少5个多亿,同比增长-38.8%,拉低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幅1.3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上半年,虽然我市工业经济总体高位运行,但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下半年面临的不利因素增多,环境形势更为严峻,经济上行压力加大。
一是铁路发展政策不明朗。全国铁路建设投资计划调整,年内机车车辆购置至今仍未“开标”、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压缩,严重冲击了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运营。南车株机的“路内”机车订单已基本生产完结,近300台机车订单无法落实,影响产值50多亿元,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产值增幅同比出现30%以上的大幅回落,并且这种回落趋势正逐步向南车电机、联诚集团、时代电子等产业链下游配套企业蔓延。
二是电力供应形势较为紧张。受限电影响,化工、有色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的部分企业从3月份开始就不能满负荷运转,直接减少产值30亿元左右。从7月开始,随着我市高能耗企业产能充分发挥和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到来,我市工业用电需求将大幅提升。预计我市在7、8、9这三个月的工业用电量还存在3.5亿千瓦时左右的缺口,紧张的电力供应将持续影响我市工业正常生产。
三是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受CPI指数居高不下的影响,今年央行银根收紧,先后6 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银行各项贷款投放明显减速,我市工业企业贷款融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幅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存贷比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众多企业和投资项目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普遍紧张。据中行、建行反映,当前压在手中的贷款需求为贷款可投放量的至少两倍以上。另外,央行的3次加息以及贷款规模的压缩,各银行机构纷纷采取“以价补量”的方式弥补其收益不足,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5%—15%,企业融资成本直线上升。
四是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全国CPI指数持续居高不下,我市企业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半年上涨在15%以上,工人工资累计上涨17.2%,其中,农民工工资上涨21.2%。6月份全国电价调整后,仅株冶集团一家企业的年用电成本就提高6500元左右。各项成本的上升使企业利润空间大幅缩小,全市工业企业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同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基于上述四点,以及去年下半年同期基数较高,我市工业经济今年下半年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放缓,预计下半年可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10亿元左右,全年规模工业增速为19%左右。
四、下阶段工作安排
1、严格落实任务指标。围绕均衡生产、均衡发展要求,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衔接,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目标管理和责任分解,在月中抓好跟踪调度,月末抓好督促落实。
2、强化运行预测预警。全面把握“5115”工程企业和30家重点调度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重点关注国际经济发展走势和国家财税、金融、产业导向等政策的变化对株洲工业运行的影响;注重电、煤、气、油等要素的供应情况与矿石、化工原材料、钢铁等大宗工业原料价格对全市工业的影响,及时预警,强化调控。
3、协调服务企业发展。一是搞好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提前做好有序用电预案、银企合作协调,保障生产要素供需平衡。二是进一步完善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体系。三是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企业”活动,促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4、重点突破关键环节。重点围绕左右全市工业发展大局的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来开展调度;重点配合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和园区攻坚战等核心战略来谋划发展,研究拟定鼓励产业配套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战略性新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拟定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株洲市经信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