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湖南省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湘财绩〔2020〕7号)《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和省级专项资金部门评价工作的通知》(湘财绩〔2023〕1号)文件要求,我厅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对2022年度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绩效评价,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专项概况
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是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依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若干财政支持政策》《关于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做强做大数字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专项用于支持制造强省建设相关重点项目和重要工作的资金。
(二)资金支持范围
湖南省2022年度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1、重点产业项目。主要支持制造强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制造业延链补链、新经济新业态等制造业领域的重点项目。
2、工业转型升级项目。主要支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3、奖励类项目。主要支持省委、省政府决定的奖励类事项,有关政策文件明确规定通过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的奖励类事项,以及实施细则规定的奖励类事项。
4、省委、省政府确定需要支持的其他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
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专项资金组织管理
依据《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企〔2021〕11号),项目申报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关于做好2022年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为基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补助及奖励,并由省工信厅会同省财政厅共同完成项目评审、资金分配、项目公示、资金下达等流程。
(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2022年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预算总额为179,680万元,其中切块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15,000万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支持事项34,848万元、重点产业补助类项目46,170万元、转型升级补助类项目15,695万元、落实奖励政策资金55,938万元、其他切块资金12,029万元。
(三)专项资金下达情况
纳入本次绩效评价范围的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实际为167,651万元,不包含其他切块资金12,029万元。专项资金下达情况如下:
序号 |
指标文 |
文号 |
金额 (万元) |
下达时间 |
1 |
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补助)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1〕 69号 |
400 |
2020年12月23日 |
2 |
关于下达省级出资参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资金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1〕 86号 |
18750 |
2021年12月27日 |
3 |
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重大议定事项补助)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2〕 33号 |
4580 |
2022年7月5日 |
4 |
关于下达2022年第二批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2〕 52号 |
4880 |
2022年9月5日 |
5 |
关于下达2022年湖南省第三批制造强省专项资金(重大议定事项和奖励类项目)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2〕 54号 |
61716 |
2022年9月9日 |
6 |
关于下达2022年湖南省第四批制造强省专项资金(转型升级类项目)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2〕 55号 |
14345 |
2022年9月9日 |
7 |
关于下达2022年湖南省第五批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2〕 59号 |
49380 |
2022年9月30日 |
8 |
关于下达2022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2〕 61号 |
13600 |
2022年9月30日 |
合计 |
|
167651 |
|
(四)现场评价情况
1、现场评价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本次现场评价共计抽取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项目543个,占项目总数的30.70%;资金总额69,842万元,占评价项目资金总额的41.66%。截止2023年5月16日,市县财政部门收到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共计69,842万元,资金到位率100%;项目单位收到市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共计67,468万元,资金到位率96.60%。截止评价日,现场评价项目拨付到位资金中已支出金额64,645.97万元,资金执行率95.82%。(详见附件1)
2、现场评价项目资金支出情况
截止评价日,现场评价项目拨付到位资金中已支出金额64,645.97万元,资金执行率95.82%。其中设备投资支出48,783.33万元,资金占比75.46%;厂房建设支出4,825.31万元,资金占比7.46%;研发支出2,470.67万元,资金占比3.82%;原材料支出3,246.09万元,资金占比5.02%;服务支出2,260.71万元,资金占比3.50%;租赁支出187.39万元,资金占比0.29%;人员工资劳务支出669.66万元,资金占比1.04%;其他支出2,202.81万元,资金占比3.41%。
三、绩效评价实施
(一)明确评价内容
1、评价对象。2022年度省级预算制造强省专项资金167,651万元,不包含其他切块资金12,029万元。
2、评价内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主要包括市县是否及时拨付资金、项目单位承诺的相关配套资金是否按时到位;资金使用单位财务制度是否健全、会计核算是否规范、资金管理是否严格,是否按计划使用资金,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有无资金缺口或结余,有无浪费行为,有无挤占挪用或套取资金等现象。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主要包括:项目立项论证充分性;项目实施规范性(包括项目单位申报资格合规、申报材料客观真实、申报项目与有关规定相符等情况,项目单位是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项目实施支撑条件等情况,项目调整、完成验收、终止等过程是否按规定履行相关手续等)。各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二)设立评价指标
1、评价指标。根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的相关要求,评价指标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方法,主要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满分100分,其中项目决策指标10分、项目管理指标25分、产出指标25分、效益指标40分。一级评价指标评分分数分布详见下表:
一级评价指标评分分数分布表
一级指标 |
决策 |
管理 |
产出 |
效益 |
分数 |
10分 |
25分 |
25分 |
40分 |
2、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分为优、良、较差、差四个等级,根据评价分值,确定评价对象对应的档次。具体评价等级详见下表:
绩效评价结果评分分值对应的评价等级表
评价等级 |
优 |
良 |
较差 |
差 |
评分分值 |
90分(含)—100分 |
80分(含)—90分 |
60分(含)—80分 |
60分以下 |
(三)绩效自评情况
1、项目单位自评。2023年3月6日,省工信厅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湘工信财务〔2023〕87号),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按质、按时完成绩效自评,并在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项目管理系统填写2022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自评表、基础数据表、项目绩效内容、调查问卷、盖章后的绩效自评报告(含相关佐证材料)等。
2、市县主管部门自评。各市州、县(市、区)工信部门对项目单位报送自评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线上审核,视情况对项目绩效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在核查无误的基础上对项目资金拨付、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根据核查分析和现场评价情况,分专项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自评综合报告,并将2022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及打分表上传到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项目管理系统。
3、省工信厅现场评价。2023年4月8日至5月12日,从有关处室(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和5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组成5个评价小组,对抽取的543个项目(69,842万元)进行现场绩效评价。
4、形成省级绩效自评报告。省工信厅根据线上审核及现场评价情况,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单位建设、产出及效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四、专项资金绩效情况
2022年,通过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的引领和支持,我省以壮大和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抓手,切实把握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大力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保持难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全国的发展态势。专项资金优先用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有力支撑。
(一)聚力提升规模工业,稳定经济“基本盘”。2022年,围绕“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深入实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行动,我厅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州和县市区,支持力度较上年大幅增长。通过专项资金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我省规模工业扛牢“压舱石”责任,2022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1倍,居全国第6位、十强省第1位,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13家、净增1577家,总量首次突破2万家。
(二)多轮驱动发展产业,聚焦工业“主战场”。在大力发展重点产业的同时,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2年,集中支持重点产业类项目354个、转型升级项目313个,支持资金近6亿元,助力产业发展作用明显。全省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较全国增速高4.2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49.9%。制造业占全省GDP比重提升至28.2%,较上一年增加0.5个百分点;工业税收1546.20亿元,占全部税收总数的39.5%,较2021年提高3个百分点;剔除留抵退税政策影响,工业税收同比增长5.8%,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4.5%。新增安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烟花爆竹技术改造项目,全年规模以上焰火、鞭炮产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876.66亿元,同比增长15.4%;利润总额71.82亿元,同比增长17.8%。
(三)加速建设产业集群,打造经济“倍增器”。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2022年,我厅集中资金近8000万元支持集群发展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相关经验做法获中办专刊推介。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等4个集群先后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集群发展按照省市县分级推进、梯度培育,新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全省24个产业集群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274家,实现产值11732.6亿元。“老三样”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工程机械全球50强新增1家、达到5家,数量居全国第1。“新三样”产业发展来势看好,先进计算产业进入国家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年产量49.6万辆、同比增长2.5倍。
(四)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搭建工业“蓄能池”。2022年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产业“万千百”工程,支持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省级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20个、十大产业项目4个。全省7个万亿级产业及潜力产业稳中向好,机械、原材料两大万亿产业和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潜在万亿产业实现总营收4.65万亿元,同比增长9.9%;7个千亿级企业持续巩固;33个百亿级项目全面推进,2022年完成投资76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9%。中联智能装备、邵虹基板玻璃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占项目总数的2/3。全省百亿企业达到50家,湖南钢铁、三一集团分别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福布斯全球500强。
(五)加快推动绿色升级,按下低碳“加速键”。大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以绿色低碳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2022年,安排资金近4000万用于国家工业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奖励,支持项目71个,其中国家绿色设计产品奖励项目36个,国家绿色工厂奖励项目24个,有力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全省获评国家绿色工厂36家、绿色园区3家、绿色产品39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8个、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1家,均居全国前列。
(六)大力发展互联网行业,立起产业“风向标”。2022年集中资金支持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支持项目356个。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16亿元,同比增长23.6%,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10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总产值达1065亿元,企业总数达12625家;111家省移动互联网重点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约69亿元,吸纳就业人数48218人。天河国云等70家移动互联网及软件企业入选2022湖南省上市后备资源库名单,其中科创板后备库企业19家。
(七)搭建新型创新格局,点燃科技“新引擎”。一是重大产品创新卓有成效。以“五五”工程为抓手,2022年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产品创新强基项目38个,资金安排4000万。全年共计实施强基项目121个,突破关键技术507项,获得专利授权724项。二是创新格局构建更趋协调。构建起“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创新中心发展格局,受资金支持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连续两年获评优秀。三是新产品开发有序推进。出台首轮次、首版次、首套件等财政支持政策,全年安排8000万元用于支持“五首”创新奖励,2021年度全省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45%,居中部第2位。
(八)做大做优领航企业,培育湖湘“领头雁”。2022年,我省全年获评21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获评数量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单项冠军企业中,涌现出一批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核心力量,如长宁炭素占据全球炭棒市场份额45%,蓝思科技手机玻璃屏幕开创先锋,铁建重工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持续稳居全球市场和技术前列,中大创远全数控螺旋锥齿轮干切数控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常德力元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泡沫镍系列产品,成为全球最大的民用泡沫镍生产制造商。
(九)培育医药重点品种,扩大投入“惠民生”。2022年,安排资金5260万元支持28个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医药品种。获得资金支持的品种迅速占领市场,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五洲通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获得最高500万元支持,中选第七批国家集采,2022年共计销售286.88万支、销售额2152万元,保障了临床用药需求;九典制药的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全年销售额近1.5亿元,为医药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2022年,全省医药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高于全省工业7.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14个工业行业首位。
(十)全面启动创优工程,树立品牌“新标杆”。开展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集中资金近1500万元支持企业加快质量品牌建设和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推进标准品牌建设。2022年我省新增国家质量标杆2家,认定省级质量标杆31家、知识产权运用标杆20家、制造品牌示范企业20家。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5个项目被评为国家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场景,5家企业7个案例入选国家制造业可靠性提升优秀案例名单,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十一)加快释放数字动能,培塑发展“助推器”。2022年奖励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2000万元,平台培育取得明显进展。全省已培育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同比增长15.4%,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过480万台(套),同比增长26.3%。平台结构持续优化,培育形成1个国家级“双跨”平台为龙头、6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骨干的“1+64”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有力推动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质量建设和产业化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向“老三样”“新三样”等重点产业集群规模化应用。平台项目形成引领,中联重科、株洲冶炼、长沙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等3个应用案例入选工信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
五、评价结论及指标分析
本次绩效评价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采取现场评价和网上评价方式,从项目决策、管理、产出、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总体评价。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照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2022年度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得分为96.62分(详见附表2),评价等级为“优”。
(一)项目决策指标
项目决策指标共设2个二级指标,即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该指标共设10分,得分10分。
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项目申报及评审流程合规,我厅根据预算安排设定年度绩效总目标,结合往年项目申报实际情况对年度绩效总目标进行细化量化,绩效目标明确、合理。
(二)项目过程管理指标
项目管理指标共设3个二级指标,即资金管理、资金投入、组织实施,该指标共设25分,得分22.37分。具体指标明细如下:
1、资金管理
资金使用合规、分配合理: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未发现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2、资金投入
(1)资金到位率96.60%:2022年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现场评价项目资金为69,842万元,截至评价报告日,项目单位实际收到资金67,468万元,资金到位率96.60%。主要原因为市县工信部门拨付不及时。此项指标扣0.17分。
(2)预算执行率:现场评价项目实际到位资金67,468万元,实际支出64,645.97万元,资金使用率为95.82%。主要原因为部分项目资金拨付时间较晚,暂未支出。该指标扣0.21分。
3、组织实施
(1)管理制度较为健全:《湖南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湘财企〔2020〕36号)已于2020年12月31日到期失效,新的管理办法(湘财企〔2023〕3号)于2023年2月16日印发。2022年度移动互联网专项资金出现新旧管理办法衔接空档期。该指标扣1分。
(2)制度执行有效:各级工信部门和项目单位在项目发生重大调整时基本按相关审批程序报批,项目资料归档较为完整。现场评价时存在3个项目单位缺少投入合同、发票、银行回单情况,2个项目支出方向不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三)项目产出指标
项目产出指标共设4个二级指标,即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该指标共设25分,得分24.25分。具体指标明细如下:
1、产出数量
(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022年,我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打好“发展六仗”,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3家,净增1577家,总量突破2万家。
(2)新增百亿企业数:完善优质企业培育机制和政策体系,2022年新增百亿企业12家,共计50家。
(3)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数:2022年,我省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61个,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1个,省级40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获评数量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2022年获评数量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
2、产出质量
项目质量可控性:我厅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湖南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标杆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用于规范项目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重点产业类、验收类项目均按照《制造强省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办法》要求进行验收。
3、产出时效
(1)项目实施及时性:本次现场项目共计543个,存在3个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且未及时向工信部门报备延期情况。此项指标扣0.75分。
(2)专项资金下拨时间:各批次专项资金均按照年初计划下达。
4、产出成本
(1)重点产业类项目财政资金补助比例:重点产业类项目补助资金额共计4.62亿元,项目总投资699.74亿元,财政资金补助占项目总投资的0.66%。
(2)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项目平均补助资金额:2022年我省共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项目361个,共计补助1.5亿元,单个项目平均补助41.55万元。
(四)项目效果指标
项目效果指标共设5个二级指标,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该指标共设40分,得分40分。具体指标明细如下:
1、经济效益:
(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2022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增速居全国第6,十强省第一。
(2)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22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2%;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占制造业总量49.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占规模工业13.9%。
(3)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2022年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推动互联网“高速公路”演进升级。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10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园2022年总产值达1065亿元,企业总数超1.26万家。
(4)重点产业类项目加快工业投资情况:2022年重点产业类项目专项资金带动企业投资共计717.8亿元。
(5)100个重大产品创新强基项目投资额:2022年度“产品创新强基”项目完成投资76.36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33.22亿元,上缴税收15.68亿元,突破关键技术507项,获得专利授权724项。
2、社会效益:
(1)疫情保障防控水平提升情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起以“省产为主、争取外援”的应急保供工作格局,防疫物资保障快速有力有序。先后90次协调紧缺药品和原料药供应,获得支持采购阿兹夫定片43.37万盒、抗原检测试剂350万人份和连花清瘟胶囊200万盒等,确定28家重点企业生产保供78个品种,新冠感染救治药品、抗原检测试剂、医用防护口罩、大无创呼吸机等药品和物资基本保障省内需求。
(2)重点产业项目促进企业税收稳定增长:根据项目管理系统统计数据,2022年重点产业类项目完工139个,实际缴纳税收69.88亿元,超出预期目标值。
(3)转型升级项目促进企业税收稳定增长:根据项目管理系统统计数据,2022年转型升级类项目实际缴纳税收34.42亿元,2021年缴纳税收32.85亿元,年均增长4.78%。
3、生态效益
(1)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绿色化改造走在前列,出台工业领域以及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获评国家绿色工厂36家、绿色园区3家、绿色产品39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8个、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1家。
(2)节能监察诊断能力提升效果:构建绿色制造体系,2022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8%,超额完成下降3%的年度目标任务。我省在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已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全省共完成工业节能监察任务207家,其中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136家、省级节能监察任务71家。
4、可持续影响
转型升级类项目研发投入增长率:转型升级类企业2022年研发费用42.49亿元,2021年研发费用29.31亿元,同比增长率44.97%。
5、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预算支出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根据企业系统填报的问卷调查情况,获得制造强省资金支持的项目单位满意度和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满意度为98.52%。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专项资金到位不及时
经现场核查,存在24个项目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未足额到账情况,未到位资金2374万元。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内部审批流程较为缓慢,未及时下达。
(二)项目支出证明不合规
现场核查发现,一是存在3个项目单位缺少项目投入的合同、发票、银行回单等佐证资料;二是存在2个项目支出方向不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情况。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单位管理意识不强,档案资料管理欠规范。
(三)项目建设进度缓慢
经现场核查,存在3个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且未及时向当地工信部门报备情况。主要由于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调整报备流程不熟悉,且当地工信部门未定期跟进项目进度,未及时发现项目进度及建设发生偏差。
七、有关建议
(一)建立资金监督机制,及时、足额将专项资金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发挥效益。建议市、县相关部门及时关注资金动向并及时反馈情况,加强协调工作,尽量保证财政专项资金能够及时拨付至项目单位。
(二)加强前期工作指导。对项目申报、绩效评价、验收等流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与服务。工信部门加强对企业项目申报的前期指导,帮助企业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合理确定项目名称及目标效益,同时加强项目申报前的现场核实把关。
(三)定期跟进项目进度,建议当地工信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情况的跟踪监督和经常性检查,及时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及项目资金投入进度。对于项目单位建设内容与申报计划存在偏差的情况,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对确需变更项目建设内容或调整项目建设期限的,督促企业及时到相关部门报备。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