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少设严管”到 “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考虑国家安全等问题,国家对无线电台实行“少设严管”的政策,无线电台成为军队、邮电、广播、公安和交通等国家要害部门进行信息通信的重要工具。到上世纪80 年代初,全国拥有各类无线电台站50 余万部。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提出无线电管理工作要“为中央国家首脑机关服务,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科学管理、促进发展”成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主旋律。从此之后,各种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逐步成为全球无线电应用大国。
据统计,截至2012 年年底,我国已办理台站执照的无线电台站有288.88 万台(其中包括了广播台站、短波台站、超短波台站、集群基站、公众移动通信基站、固定无线接入台站、微波接力站、卫星地球站等),公众移动通信用户数已超过11 亿。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免执照的短距离、微功率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工科医领域和公众日常生活中等得到广泛应用。
二、当前我国无线电技术应用状况
近年来,国际电联划分的43 多种无线电业务,已在我国通信、广电、铁路、交通、航空、航天、气象、渔业、科研等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通信领域
在通信领域,从公众移动通信(包括2G、3G、4G)、集群通信到宽带无线接入、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无线电技术在通信领域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突破11 亿,中国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网络规模最大和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全面普及的公众移动通信已成为推动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电领域
在广电领域,广播电视行业借助无线电技术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广播电视网。无线电广播由最初的短波广播向短波、中波、调频广播、电视广播、卫星电视广播全面发展。目前,全国约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家庭通过无线电视网收看电视节目。到2012 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06% 和97.82%。
气象领域
在气象领域,广电部门借助无线电技术实现卫星的遥测、遥感和信息传递。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建成了以气象卫星为天基、无线电探空仪为空基和天气雷达站等为地基的三维一体的综合气象监测业务体系,气象部门可以监测全球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环境变化、水资源变化以及灾害的发生发展等情况。目前,我国拥有300 多部气象雷达和7 颗气象卫星,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是世界上天气预报最准确的国家之一。
航空领域
在航空领域,无线电技术在航空导航、通信、监视、气象等方面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航空无线电导航能为飞机提供准确的方位、距离和位置信息;航空无线电通信能实现机场场内调度指挥和地空联络;航空无线电监视能准确测定飞机的位置、速度等重要数据;航空气象系统承担着机场及航线的气象服务任务。目前,我国民航拥有机场180 多个,定期航班航线2290 多条,飞机1760 多架,运输总周转量位居世界前列。
航天领域
在航天领域,无线电技术支撑着遥控、遥测、遥感、超远程信息传递等关键应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人造地球卫星、飞船等航天发射器制造和发射技术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探月卫星发射、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等,使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航海领域
在航海领域,无线电技术在船岸通信、雷达导航、全球定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确保了航海安全。事实上,无线电技术在其诞生初期,就被最早、最广泛地应用于航海通信和船岸通信领域。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以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为平台,融合了传统短波、超短波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等手段的综合通信系统,有效保障了渔业生产的安全。
铁路领域
在铁路领域,无线电技术在列车调度通信、车辆车号自动识别、列车运行控制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应用。而近几年高速铁路的发展,更离不开GSM-R 等无线电技术的支撑。GSM-R 能为高铁提供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应急通信、养护维修通信等,能够满足列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无线通信要求,有效保障了高铁的运行安全。
交通领域
在交通领域,随着公路、水运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公路交通方面,包括不停车收费(ETC)、GPS 导航、雷达流量监测、交通路况信息采集系统等在内的无线电应用,使得车辆行驶更加安全、通畅。在水上交通方面,船岸通信、GPS 导航、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等手段的运用,能有效确保水上船舶航行的安全,并为船舶遇险搜救等提供保障。
安全领域
在北京奥运会、国庆60 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活动中,无线电技术在电视转播、指挥调度、安全保卫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四川汶川地震等公共应急突发事件中,业余无线电、短波通信、应急通信等成为连接灾区与外界的桥梁和纽带。在公共安全领域,无线视频监控、应急通信等技术的应用,成为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