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
10月10日,由于国民党重兵已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当日晚,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关从瑞金出发,前往集结地域。从17日起,中央红军主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8.6万余人,陆续从集结地出发突围。随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以项英为首的中共中央分局(后改为东南分局)和中央军区,同时还成立以陈毅、梁柏台为正副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后来,这些部队分别在项英、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粟裕、叶飞、方方、傅秋涛、高敬亭等领导下,在八省十几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留在中央苏区的还有瞿秋白、陈潭秋、何叔衡等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一些负责人。何叔衡、瞿秋白于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境内遭国民党军队包围。在突围中,何叔衡壮烈牺牲,瞿秋白被俘,6月18日在长汀英勇就义。
湘江战役
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通道转兵
12月12日 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湘江之战后,国民党当局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所以在沿途布下重兵,企图围歼中央红军。博古、李德仍然坚持按原计划前进。这使中央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原定计划,立即转兵向西,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开辟根据地。在这次紧急会议上,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正确意见,仍坚持到湘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