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向“新”力 赋能大国重器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24年03月11日 09:51 【字体:
  

湖南日报发起,湘鄂渝黔桂五地省级党报联动,全国人大代表热议——
凝聚向“新”力 赋能大国重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宏斌 实习生 谭琦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敖子棋

  广西日报记者 谭卓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国之重器,强调国之重器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大国重器蕴藏着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大国重器的打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联合湖北日报、重庆日报、贵州日报、广西日报,推出“寻大国重器·见中国力量”融媒报道,邀请相关省区市的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当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上天入海钻地”,彰显中国力量

  大国重器,是指拥有高度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装备或重大工程,是一国现代制造业综合实力的代表作。

  过去一年,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神舟家族太空接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00次发射,一次次“向云端”不断刷新纪录;“爱达魔都”号和“大鹏公主”号下海,“奋斗者”号极限深潜、钻探船“梦想”号试航,不断开辟“向海图强”之路……我国“上天入海”的国之重器精彩纷呈。

  放眼湖南和周边省份,也都有让各自“引以为傲”的大国重器。它们或是钻地啃石嚼土、装载前行,或是驭水升船、腾空而起、仰望星空,在各领域彰显着中国的底气和实力。

  在湖南,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盾构机,是用于地下工程建设的“神兵利器”,素有“地下蛟龙”“地下航母”的美誉。

  “中国盾构机产业在短时间内不仅做到了整机技术全球领先、市场份额全球最大,还实现了关键系统自主可控。”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飞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铁建重工牵头组建产学研合作团队,针对重载大型轴承、控制系统、减速机、液压泵马达等掘进机关键零部件开展自主攻关,实现了关键零部件完全自主可控,打通了掘进机国产化的“最后一公里”。

  “从城市地下到高原山川,从超大埋深到超高海拔,我们的装备支撑了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目前,国产掘进机占据了95%的国内市场、三分之二的全球市场。”刘飞香说。

  装载机是工程机械中的“大力士”和“多面手”。如今,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装载机产品遍布海内外各处工地,销量荣冠全球。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周颖峰介绍,从1966年柳工研制出第一台有资质认证的Z435装载机开始,到第一台高原型轮式装载机50G,再到5G遥控装载机和纯电动装载机、无人驾驶电动装载机等,一系列产品的更新迭代,折射的是柳工装载机凭借高技术、高附加值,数度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在中国装载机发展上创造传奇的历史。

  位于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境内的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如今的三峡升船机,不仅是快速过坝通道,还是湖北宜昌旅游的新兴航线、海内外游客乘船“打卡”的热门旅游地。

  三峡升船机是我国第一座齿轮齿条爬升式垂直升船机,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升船机。近年来,三峡升船机以科技创新为安全高效运行插上“升高行远”的翅膀。三峡通航管理局升船机管理处提出侧扫式船舶吃水检测方法,研发船舶安全监测集成化预警系统等,解决了运维过程中多项技术难题。

  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天际,C919机型半数以上铝材配套是“重庆造”。

  3月5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中铝集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熔铸厂生产车间里,一线工人驾驶着叉车向熔铸炉的投料口驶去。不一会儿,一块块大规格铸锭随即“出炉”。这款产品名叫7050铝合金,是制造飞机所需铝材的基础材料。

  在国产大飞机C919生产制造中,7050铝合金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在飞机机翼梁、机身框、壁板等多个关键承力部件生产环节,都派上了用场。从国产大飞机C919生产立项起,西南铝业集团就承担了板材、锻件、挤压材等13项关键铝合金材料的研制生产任务。如今,该企业已累计为C919提供各类高性能铝合金材料1000多件,合计近600吨。

  藏在贵州深山里的国之重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称为“中国天眼”,承载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广受关注。

  “大家都知道蝴蝶是由茧蛹孵化出来,但是怎么证明呢?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在破茧成蝶的那一刻拍下照片。”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在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用“破茧成蝶”的故事解释了天文观测的意义。

  姜鹏介绍:“我们用3年时间实现了向全球释放世界最大的中性氢星系样本,共有41741个,样本数量超过了原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Arecibo过去13年的观测成果。未来5年,我们期待将这个数字拓展到10万个以上。这对我们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就大国重器

  每一项大国重器中,都凝结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汗水。

  “中国盾构机产业的硬核创新,经历了从0到1、从1到多的两个阶段。”刘飞香说,在从0到1阶段,我国攻克了整机“卡脖子”技术,但是很多关键零部件还依赖进口,比如控制系统、大型重载轴承等。而在从1到多的阶段,攻坚克难的过程同样充满艰辛。

  刘飞香介绍,主轴承是盾构机的“心脏”部件,其研制必须突破“材料难、设计难、制造难、试验难”4大关口。以超大直径主轴承为例,在直径数米长的滚道内,平面度要小于20微米,相当于一张A4纸厚度的五分之一;直线度要小于8微米,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加工制造无异于“在头发上刻字,在米粒上雕花”。

  为打通盾构机“卡脖子”技术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7月,铁建重工成立研发攻关团队,联合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协同攻关,尝试了上百种材料和工艺,并进行实地试验,对上万组数据进行分析。2023年10月,铁建重工成功研制出直径8.61米盾构机主轴承,标志着我国彻底攻克并自主掌握了盾构机主轴承从设计、材料到制造、试验全过程关键核心技术,使国产盾构机有了全系列的“中国心”。

  而在制造商用飞机的主要材料中,铝合金材料占比达到65%。作为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最多的铝合金材料,7050铝合金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曾几何时,这些铸锭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全部是国外厂商说了算。

  为打破技术垄断,从2005年起,西南铝业集团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攻关团队,接连突破了大规格铸锭制备、强变形轧制、强韧化热处理及残余应力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逐步建立起7050合金预拉伸板完整的工业化制造技术体系,并在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多个重点型号装备上获得规模应用。

  如今,西南铝业集团生产的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在配套国产大飞机的同时,还走出了国门。去年5月,西南铝业集团、波音公司、中航国际三方在渝签署项目协议,“西南铝”生产的铝材“出海”为波音787机型提供配套。

  “每一件大国重器的背后都离不开硬科技产业,重庆的硬科技产业一直陪伴着多个大国重器前行。”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蓝庆华介绍,硬科技的代表产业包括光电芯片、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而这些都是重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提能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

  从“遁地”“驭水”,到“腾飞”“观天”,那些曾制约大国重器诞生的“卡脖子”技术清单,正陆续成为科技创新成绩单,服务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托起大国重器未来

  围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托起大国重器的未来,相关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马新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长治久安的必答题。从一个个细小的零部件,到最终铸成大国重器,其背后需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更需要我们有打持久战的决心。

  首先,要着重加强“三类”人才队伍建设。马新强介绍,其中包括有前瞻性视野、敢于争先的企业家队伍,胸怀“国之大者”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队伍,朝气蓬勃的青年创新人才队伍。“特别是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的未来,建议国家层面能进一步扩大校企联合培养的工程硕博士比例,在政策方面进一步向青年人才倾斜。”

  其次,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央企、国企要主动把握跨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创新,围绕核心基础技术、关键前沿技术和超前未来技术等,完善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强化应用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将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坚持走自主原创引领的新道路。

  “量变必然带来质变。”马新强表示,随着国家在科学技术、工业制造、材料加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断积累,大国重器在数量和质量上必将迎来新的跃升。

  “要通过发展‘硬科技’提升‘硬实力’。”在蓝庆华看来,大国重器的诞生,靠的是积跬步,要充分激发产业和企业的内生动力。他介绍,重庆有31个制造业产业大类,在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体系建设和“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中,包含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它们将成为重庆发展“硬科技”产业最“硬核”的部分,为今后更多“大国重器”提供“重庆助力”。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周颖峰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把各类人才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议加快对专业技术人才、设备维护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从学校开始明确培养方向,支持企业自主培养急需的人才,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值班电话 0731-88955310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 0731-88955363

凝聚向“新”力 赋能大国重器

3313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