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强劲引擎
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王卫安
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举措,是持续用力打造“三个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生动实践。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支点,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落点。近年来,湖南聚焦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主责主业,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长沙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全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打造强劲引擎。
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湖南着力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支持长沙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2家(个),数量居中部城市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213家,占全省比重近40%;三一重卡、中伟新能源、希迪智驾等5家企业登上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支持蓝思科技、三一集团等领航企业牵头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补短板”“填空白”,联合链上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协同攻关。2023年,长沙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44%,高于全省平均0.6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还将进一步强化科技领军企业主导地位,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协同,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开展跨领域、多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的协同创新,不断提升长沙制造业主体创新能力。
二、完善创新平台体系
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开展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有效载体。湖南加快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的制造业创新支撑体系,支持长沙累计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4个、新材料中试平台13个、企业技术中心699家。通过争取区域化布局试点,示范带动创新由点扩面。支持长沙、株洲、岳阳等市获批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长沙、株洲、娄底等市先后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支持长沙入选首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示范运营到商业化应用,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智能环卫车规模实地运营场景并安全运行5000公里。长沙将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创新支撑体系,以试点应用为牵引,再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推动与江苏共建国家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关键环节。湖南坚持科技的项目化、项目的成果化、成果的产品化、产品的产业化、产业的集群化、集群的园区化、园区的生态化发展思路,支持长沙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把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联合教育、科技等部门在全省创新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3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征集重点企业“技术需求”清单2011项、校企合作专家团队2324个,促成校企合作项目415个、合同金额4.76亿元,未来三年将新增产值超百亿元。例如,在湖南大学举办的专场活动中,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与中车株机、威胜能源、拓维信息等95个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技术研发成功后可望新增产值数十亿元。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吸引更多原创技术成果和高端人才集聚湖南,推动校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迈进,让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让更多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四、夯实创新产业基础
坚实的产业基础是构建产研互促良好创新生态的重要载体。湖南培育的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长沙主导其中2个、参与1个;全省1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长沙县数控磨床、浏阳市生物医药等集群上榜。通过编制重点产业集群“一图四库一清单”,聚焦产业卡点、堵点、空白点引进项目、培育企业、部署攻关,全省共开展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69个,其中长沙市先后承担了42个,涌现出大型民机车架式起落架、高速高压液压柱塞马达等一批“首台首套首创”标志性成果,诞生了“江海号”超大直径盾构机等一批大国重器。链主、链长、链生态“三链”齐抓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充分发挥集群促进组织、大飞机规模化中部区域推进办公室等作用,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大飞机制造等优势产业汇集,以产业集群集聚激发创新动力活力,进一步夯实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
来源: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