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731-84117318

追忆一位老共产党员 ——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离休老干部(原党委书记)张锡铎同志

发表时间:2018-06-29


生来不为己,只愿把身献;魂飞万里去,忠诚永在心。

2018年6月13日,一位老共产党员安详的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

“在我生命走向终点之后,不开追悼会、不周知亲友,不放鞭炮、不备寿衣,后事一切从简,同时,将2万元作为最后一次党费由子女代我上交给党组织,以示我对我们党永恒的爱……”

这是老人家去年7月提交给党组织的最后一次思想汇报中的描述,也是他老人家的遗愿。

这位老人,就是我院离休干部(原党委书记)、一位抗战老兵、优秀共产党员张锡铎同志。

得知这份遗愿,所有认识他、熟悉他的亲友同事都红了眼眶,这对于他来说只是他一生中一件普通的小事,但却给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上了生动的一课,也更诠释了老一代革命者对党不忘初心,永远忠诚的赤子情怀。

有一种初心叫“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张锡铎同志1929年出生在贫困、落后、动荡、混乱的旧中国,故土南宫县作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很早就建立了党的组织,从小,他就受到了来自父辈及其他一些革命者先进思想的影响和教育。张锡铎同志的父亲参加革命很早,抗日战争之前就参加了我党地下外围组织,抗日战争时,更是不顾自身性命安危开展了多方面极其艰苦的工作,父亲对他一生政治信仰的影响颇为深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颗对党无限坚定、无比忠诚的种子在张锡铎少年时的心中就扎了根。

1944年,15岁的张锡铎在南宫县“抗高”(抗日游击高小)学习时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人生的信仰和坐标从此确定,那就是“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并在长期的磨练和实践中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随后,他义无反顾的参加了革命,先后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在十年烽火岁月中,无论是枪林弹雨还是风餐露宿,他都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用热血和激情诠释了入党时的初心,那就是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有一种精神叫“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张锡铎同志从来不强调个人所好,他把组织看得比山重,把个人看得比鸿毛轻。“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一直是张老一以贯之的共产党员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件件小事、一次次抉择中折射出来的高贵品格。

1947年,当时冀南军区正在向各中学急招一批机要学员,但当时上中学的很多同学由于强烈的恋乡情结,都不愿背井离乡,张锡铎同志当时正任支部委员,在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下,他率先向组织作了应征入伍的表态,并积极鼓励动员了其他同学,从此开启了自己从军入伍的道路。1957年,抗美援朝战争即将结束时,组织上提出洛阳和长沙两地由其任选其一,作为北方人的张锡铎自然是首选洛阳,但在即将动身前,听说长沙更需要干部,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到抗美援朝前申请参战的原点——长沙,并在这里扎根奋斗了一辈子。

在为党工作的四十年间,张锡铎同志始终秉承着“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信条,在个人决断上,他从不以个人私利为先,始终坚持党的利益和党的需要至高无上的原则,对于组织安排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他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不计高论低、不图安逸享受,始终坚守对党的誓言,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有一种情怀“虽已身不达,仍不忘国事”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不是在离开岗位的那一天就宣告结束,而是要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刻才算终结。

“吃粮可以不当差,但国事却不能不关心”,离休之后的张锡铎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离岗不离党,退岗不褪色,他时常关心着单位的进退,常常建言献策,发挥余热,用他的话说是“尽一点老同志的责任”,同时,他也一如既往的关注着党的事业、国家大事、天下事,并将这些作为自己生活必需的一部分,十几年来,坚持剪集政经史料、军事动态等资料,共分类集成十册有余,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经济发展实现了大的飞跃,人们生活得到了大的改善,张锡铎同志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但他也看到党内自我净化能力有所削弱,贪腐之风盛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不断蔓延,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他常常忧心如焚、苦闷不已,因此他时常上书中央,针砭时弊,投稿谏言,在他看来,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只要能汇入社会正能量的大海中,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

有一种境界叫“守心克己,不给组织添麻烦”

朴素与执着是老一辈共产党人所共有的品质,他们常常将物质享受和名利看得很轻很淡,却时常把党和组织的事看得很大很重,生怕给组织添麻烦。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修旧利废物尽其用”是张老一生所恪守的生活信条,他常说“奉献要与高的比,生活要与低的比,知足才能常乐”,在生活中,他常常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吃的简简单单,穿的朴素整洁,从不乱花一分钱,从未要求组织额外照顾。对己,他是那么的“吝啬”,但在救灾帮困等公益之事上,他往往是首当其冲、做足表率。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常常教导他们要勤俭持家,发奋图强,励志成才,珍惜现在的好时光,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建设出力。

89岁高龄的他,晚年常常受到病痛的侵扰,但只要挺得住,他就坚决不去医院,就算住进了医院他也总想快些出院,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在医院多住一天,就会多花一分医疗费,就在给组织和国家多增加一些负担。

滴水现光辉,平凡育忠诚。在张锡铎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干净、担当”,现在他永远地走了,但他传承给我们的是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永不变质的红色基因。

学习张锡铎同志,就是要学习他那种“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一颗初心;

学习张锡铎同志,就是要学习他那种“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一种精神;

学习张锡铎同志,就是要学习他那种“虽已身不达,仍不忘国事”的一份情怀;

学习张锡铎同志,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守心克己,不给组织添麻烦”的崇高境界。

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又是奋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院开拓进取、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也必将成为我们这些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航标!



1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 承办: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电话:0731-84117318